在倫敦,看音樂劇

2012060801:14


 

朋友問我,去倫敦要看哪些歌舞劇,Cats 和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當然是首選,其他的,行有餘力再說,但人算不如天算,Cats已下檔,我最喜歡的一齣竟在起初沒買到票,後來又在拖拉中沒機會看,難道老天是暗示,我還得再去倫敦?


 


 


 

The wizard of OZCarolyn請我看的,她告訴我在網路買到位置不錯的打折票,要我到Liberty 會面,〈什麼?要我看這種小朋友的戲碼?〉我嚷道,誰知毒舌的她說,〈以你的程度,看這齣正好〉,不過後來證明,還是有很多有聽沒有懂之處!花了他2000大洋,真〈拍謝〉!

 

Les Miserables 則是和從西班牙來旅行的新朋友去看的,本來我們要先去喝下午茶,晚上再去中國城那帶看音樂劇,但發現那天2:30有午場,而且櫃臺還有賣票,就臨時決定進去看了,雖然是便宜票,還是花了1000大洋,由於位置太遠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The wizard of OZ〉中wizard的意思是男巫,OZ就是桃樂絲到達的國度--奧玆國,中文翻成「綠野仙蹤」,真是太巧妙了,因為整個音樂劇的布景、服飾大半以鮮綠為主。

 

Les Miserables〉是法文。唸成〈力斯 密斯德娃歐〉,Miserable悽慘的、不幸的,所以中文翻成〈悲慘世界〉蠻合理的,整個劇情就是見男主角Valjean Jean在人情冷漠中奮鬥、在愁雲慘霧中掙扎,全劇滿是無奈和悲涼!

 


 

Palladium戲院是位在Oxford Circus附近,Liberty百貨正對面。五色彩虹穿過OZ兩個字,色彩鮮豔奪目,前面還有Dorothy和 Wizard的全身劇照,讓許多戲迷駐足觀賞,但旁邊巨幅的Dorothy和稻草人、錫人及獅子迎往翡翠城的劇照,更是戲迷流連的地方。

 


 


The wizard of OZ內容是堪薩斯女孩桃樂絲被龍捲風吹到一個神秘國度,為了返回溫暖的故鄉,桃樂絲必須到Emerald City去尋找OZ國的男巫。途中巧遇了『缺乏腦袋的稻草人』、『沒有心的錫』和『膽小如鼠的獅子』,於是他們結伴而行,一路的患難相與共。後來卻發現Wizard是招搖撞騙的普通人。經過這一番折騰,也讓桃樂絲得發現凡事靠自己的道理,她只要用紅鞋後跟點三下,凡事便能迎刃而解。於是故事有了圓滿的結局。桃樂絲和托托也終於回到了堪薩斯,和叔叔、嬸嬸團聚在一起了。


 


 

這張宣傳海報佈滿了每個地鐵站,整個感覺就是熱鬧滾滾,溫馨滿滿的氣氛,自從看過這齣戲後,看到這張海報,都不禁多望兩眼,會心一笑!

 


 

雖然是小朋友的戲碼,但整齣戲舞台變幻多端,光影投射炫目,舞蹈配合音樂,非常輕鬆活潑,尤其邪惡女巫和飛天猴子都會從觀眾席的上方來回穿梭後飛入舞台眼前飄起碎紙般的雪片,讓坐在前座的我很有臨場參與感。到最後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難怪那晚的小朋友不斷尖叫、不時大笑,興奮異常!

 

 

劇中那條白狗托托,超級cute,配合劇情的能耐真是一流,能對壞女巫亂吼則亂叫,該逃走就逃走,該搖尾乞憐就搖尾,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恨不得自己也擁有這麼一條善體人意的小狗。


 


 

主角Dorothy在戲中唱了兩次主題曲,〈over the rainbow〉,歌聲時而清柔,時而高亢,讓人很能融入情境中。聽說這齣去年才上演的戲碼,用徵選女主角來吸引觀眾的注意,造成未演先轟動的宣傳效果,可是我覺得如果女主角年齡如果再年輕點,比較符合劇情。


 

 

場休息15分,很多外國人出去喝杯小酒、飲杯汽水,更多的法國中學生跑去買海報,圖書、T-- shirt等周邊場品,我實在很想買本劇情畫冊,可是薄薄的一本索價7鎊,實在有點小貴。回到位置,看到前面有員工居然在賣冰淇淋,驚訝得說不說話來!想到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喝個水都會被糾正,要你到走廊去,未免有點矯枉過正!

 


 


 

個劇場,算是蠻古色古香的,中場會站起來照張像,雖然有點丟臉,實在是不知以後還會來看第二遍嗎?


 



齣戲進行時,是不可拍照的,甚至在謝幕時也不可,這是HD的宣傳影片,可真是熱鬧而精彩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5EIZSX9rBA&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yRPLBRCSvE&feature=related

Queen’s Theatre Shaftesbury Avenue,到中國城吃飯,常常會看到一堆人在那兒等著看戲,從外表看,佔地很廣,可是內部卻不是很華麗、很寬廣。

 

說這兒以前演的是Cat200443才開始上演這齣戲,因為叫好又叫座,這齣戲已在London演了27年。


 



 

223分,大家屏息靜氣地等待開演,突然,左邊的樓梯傳來很大的聲響和哀嚎聲,原來是一個很胖很胖的老太太在上完廁所回座位時踩空跌倒,〈我正好坐附近〉,而且這一跌就爬不起來了,可是劇院的危機處理顯然不好,只見他的團友急得跺腳,職員卻在旁觀望,一直折騰了很久,才見救護人員將他抬出去,後來經理還站上舞台跟全場致歉,可是已經延遲很久了!這事要是發生在台彎,絕不會是這樣處理的。


 



 

這齣戲的主角雖為Jean Valjean,但卻以小CosettLogo,看板、圖書、廣告、DVD等周邊商品全是小Cosett的黑白圖像,原來這是 1862年出版的悲慘世界小Cosett的畫像,是Hugo最喜歡的插畫家Emile Bayard畫的,所以就一直沿用至今,劇中的小Cosett超級可愛的,尤其她唱CASTLE ON A CLOUD時,輕輕柔柔的,真讓人一灑同情之淚,後來主角要帶她走時,穿著活像個小公主似的,好惹人憐愛哦!

 

 

主角(Jean Valjean)為了撫養七個外甥,不得已打破窗戶偷麵包,被抓後又越獄,總共被關了十九年。出獄後,因主教的寬厚與仁慈,從此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中間經過了許多的奮鬥努力,後來當了市長,並改名為 (M.Madeleine),之後遇到(Fantine),一個窮困潦倒、出賣自己靈魂的棄婦,基於補償,Jean Valjean收養她女兒 (Cosette),並教養她至成人,誰知(Cosette)和革命軍(Marius)陷入愛河,為了成全(Cosette)和朝思暮想的人結婚,(Jean Valjean)參加戰役,救回奄奄一息的(Marius),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故事好像是圓滿的結局,無奈(Marius)(Jean Valjean)誤解很深,主角在悲傷痛苦中病情加重,當(Marius) 瞭解Jean Valjean是他的救命恩人時,(Jean Valjean)瀕臨死亡,大家也只有在好人難為的慨嘆中,擦著眼淚,走出劇院!

 

 

這是雨果的小說〈孤雛淚〉改編的音樂劇,因為小時很喜歡看翻譯小說,對其中的情節記憶猶存,沒想到改編後,場面是如此的轟轟烈烈,內容是如此的淒慘感人,雖然大半像〈鴨子聽雷〉般,可是仍可透過表演,試著感受主角的煎熬、憤怒、感慨、無奈、淒涼。

 


 

 

劇中對滑鐵盧戰役著墨頗多,藉著雙層舞台的設計,聲光場面的變幻,帶出革命學生團體的熱血澎湃、戰火的無情慘烈,死傷無數的殘酷,處處顯得驚心動魄,懾人心魂!

 

這齣戲中的歌曲,本來只對Elaine Paige唱的 I dream a dream〉比較熟,但男主角的歌喉真的好雄渾,其中有一段他內心糾纏著要不要表明身份的一首歌,“Who am I”,最後拉開嗓門唱的「24601」,那音符好高亢,好悠遠,連我這門外漢,都可感受到他矛盾的吶喊!

 

 

Jean Valjean人高馬大、孔武有力,卻有一份細緻、溫厚的心,他對Cosett的呵護照顧,真可謂到了仁至義盡的地步,可是Cosett這個角色不太突出,好像只會談情說愛,表現出楚楚可憐的姿態!

 

 

Marius and Cosette愛得如膠似漆、愛得昏天暗地時、卻割破另一女配角Eponine的心,Eponine是劇中那對專做狗皮倒灶壞事丑角夫婦的女兒,卻偏偏癡心愛戀Marius,心甘情願為他做一切事,她唱的“On my own”,真是真情流露,動人心弦,最後她能死在Marius懷中,也算無遺憾了,當我看劇情圖片時,赫然發現Eponine是咖啡色皮膚,原來現在演戲,不拘限於白種人了。這段場景是欄杆圍住圓形地板,也圈起戀人談情說愛的甜蜜,也間接映襯出Eponine形單影隻的孤寂,設計真是太美妙了---

 


 

 

當全劇終了時,全場紛紛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那份盛況,那份感動,我,彷彿是在電影的情節中。


 


 

中場走到紀念品店,只見五彩發亮的泡泡燈下,很多外國人在喝酒,各色各樣的周邊產品羅列在櫃子裡,我要的畫報5鎊,也就毫不考慮地買回來了,許多的照片,均翻拍自畫冊中!


 

有了這些經驗,下一次看歌劇,一定要先研究劇情,把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選個前排的好位置再看!

 

 

介紹影片的網址如下:

http://lesmis.com/gallery/videos/69